“什么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也很令人愉悦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令人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综合来看,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学习、友谊和待人态度的看法。其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特别强调了君子应有的宽容和修养,即面对别人的误解和不被理解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和不怨恨,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因此,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指一个有德行、有修养的君子,在面对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和不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