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兑票,也称为承兑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或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书面凭证。以下是关于承兑票的一些关键点:
定义
承兑票是指办理过承兑手续的汇票,即在交易活动中,售货人为了向购货人索取货款而签发汇票,并经付款人在票面上注明承认到期付款的“承兑”字样及签章。
分类
承兑汇票主要分为两种:
商业承兑汇票:由企业开出,到期由企业承兑的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开出,到期由银行承兑的汇票。
流程
出票人签发汇票并交付给收款人。
收款人向汇票上记载的付款人请求付款。
付款人应承担付款义务,并在汇票上注明“承兑”字样及签章。
法律效力
付款人一旦承兑汇票,即成为承兑人,承担汇票到期时付款的法律责任。
承兑汇票具有法律效力,持票人可以在汇票到期时向付款人提示付款,若付款人拒绝承兑或未能按时付款,持票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索。
特点
承兑汇票通常用于商业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可以减少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具有较高的信用度和保障性,降低了交易风险。
提示承兑
定日付款或出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在汇票到期日前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日起1个月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拒绝承兑
付款人收到持票人提示承兑的汇票时,应当自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承兑或者拒绝承兑。
若付款人承兑附有条件,视为拒绝承兑。
综上所述,承兑票是一种重要的支付工具,通过付款人的承兑,为商业交易提供了信用保障。企业在选择承兑汇票时,通常更倾向于选择信用度较高的银行承兑汇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