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使用汉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古代日本没有文字:
日本最初没有文字,五世纪起,中国古代文化传入后,日本人开始借用汉字(漢字「かんじ」)表意记事,后来又从汉字发展到用音节文字(假名)来表意记事。
汉字的传入:
汉字最早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传入日本,可能是秦始皇派遣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瀛洲开始的。但那时,汉字并未在日本广泛普及,而是作为贵族阶层学习和使用的文字。
佛教的影响:
真正的汉字普及要等到公元5世纪(隋唐时期)左右,随着佛教的传入,汉字作为佛经书写的工具,被大量引入日本。这一时期,汉字不仅用于宗教经典,还逐渐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官方文书、历史记录、文学创作的重要载体。
假名的发明:
由于日语跟汉语完全不同,表达起来不方便,所以后来根据汉字发明了假名,就用假名跟汉字夹杂在一起表达日本民族的语言,这就是日文。
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汉字早已深深融入了日本的文化血脉之中,为了保留自己的历史文化,日本人不仅简化了汉字的写法,还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假名文字,与汉字并行使用。
明治维新后的影响: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学习西方,大量的欧美词汇被引入日本,这些词汇也被传到邻近的中韩两国。尽管如此,汉字在民间已经被广为接受,无法完全废除。
综上所述,日本使用汉字的原因主要是古代日本没有文字,借用汉字来记录语言,并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假名的发明,逐渐形成了汉字和假名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