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涵盖了礼仪、饮食、节庆、婚姻、丧葬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苗族习俗:
礼仪与待客
苗族非常注重礼仪,若有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会屠宰鸡鸭盛情款待。
客人来访时,主人会穿节日服装,杀鸡宰鸭,并以鸡头、鸡腿等敬给客人或长者。
苗族人民在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
饮食
苗族有吃油茶、吃排家饭、吃山泥鳅等习俗。油茶是用油炸爆米花掺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兴,不喝则视为瞧不起主人。
过年时,苗族会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等,并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如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等。
节庆
苗年是苗族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各地苗年的时间不一致,但都在秋后举行,期间有祭祖、跳芦笙、赛马、斗牛等活动。
四月初八吃乌饭,纪念杨再思,有传说是纪念要一妹乌饭用树叶煮成。
龙舟节在黔东南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举行,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
踩花山是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既是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婚姻
苗族婚姻自主,但婚前青年男女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在黔东南称为“游方”,广西融水称“坐妹”或“坐寨”,湘西及贵州松桃叫“会姑娘”,黔西北则称“踩月亮”。
存在“抢姑娘”的习惯,抢来的姑娘如不同意,仍可回家,如同意结婚,则大办酒席。
丧葬
丧葬是苗族人重要的社会仪式,体现了他们对逝者的怀念和对新生命的期盼。
宗教信仰
苗族主要信仰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这些习俗反映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民族志或咨询苗族文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