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 古代中国的代称,最早见于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汉地的代名词。九州也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而“九”可能是确指,而不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是指九个大型的地理人文区划的总称,也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些州在古代中国地理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象征着国家领土的完整与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