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死”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极度的悲哀或绝望,意味着人的思想或精神已经完全丧失,不再有任何感情或活力。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田子方》,原文是“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思想或精神丧失
“哀莫大于心死”字面意思是最悲哀的莫过于人的思想或精神已经死亡,这比人实际死亡还要悲哀,因为人死后至少还有身体的完整,而心死则意味着灵魂和思想的彻底消亡。
意志消沉
该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如挫折、痛苦等)而意志消沉,无法自拔,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希望。
麻木不仁
“心死”还可以指人变得麻木不仁,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感觉和反应,这种状态比肉体上的死亡更为可怕,因为它意味着人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情感和理智。
例句
“我们要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要知道哀莫大于心死。”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他说:‘哀莫大于心死。’心已经死了。我不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巴金《家》二回)
综上所述,“哀莫大于心死”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极度的悲哀和绝望,涵盖了思想、精神和意志的完全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