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但主要成就和影响力集中在东汉末年。
曹操在东汉末年的混乱时期崭露头角,组织兵力参与镇压黄巾起义,逐渐扩充军事力量。他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手段,先后击败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并在官渡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尽管曹操在216年被封为魏公,217年进封为魏王,但实际上他已经牢牢掌控了东汉的中央政府,成为当时政治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因此,曹操主要被认为是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的政治和军事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统一和恢复农业生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