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779-843),字浪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色彩,既是一位虔诚的僧人,又是一位执着于诗歌创作的文人。
早年生活与出家
贾岛出身贫寒,早年家境贫寒,为了生计,约在贞元九年(793年)于北岳恒山出家,法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还俗应举
在洛阳时,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在韩愈的劝说下,约在元和七年(812年),贾岛还俗,并首次参加了科举,但最终落第。
科举之路
此后,他多次参加科举,却始终未能中第。直到开成二年(837年)九月,因诽谤罪,被贬为遂州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诗歌创作
贾岛的诗歌独具特色,风格古朴简练,语言生动质朴,常常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充满了对自然、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他的苦吟精神备受尊崇,卓然自成一家,并形成了以贾岛为偶像的写作圈和粉丝圈。
性格特点
贾岛为人非常执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头。无论是为僧,还是还俗,都富有挑战性。他时刻想推销自己,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贾岛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他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晚年
唐武宗会昌年初,贾岛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他的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
综上所述,贾岛是一个半俗半僧半仙的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禅宗的信仰,同时也表现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他的诗歌和人生经历,使他成为了唐代诗坛上一位独树一帜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