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lì jīng tú zh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它通常用来形容领导者或者管理者通过精心治理、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来实现国家或组织的繁荣和进步。
成语出处:
最早出自《汉书·魏相传》,讲述的是汉宣帝刘询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努力治理国家的故事。
成语用法:
该成语可以作为联合式短语,作主语、谓语或宾语,并且通常带有褒义。
近义词:
厉精为治
奋发图强
卧薪尝胆
励精求治
自强不息
雄才大略
反义词:
丧权辱国
纵逸酣嬉
祸国殃民
示例:
勾践励精图治,最终打败了吴国。
康熙8岁上位,励精图治,为后面雍正乾隆的盛世打下了很大的基础。
在勤民,宿弊都将一洗新。
相关故事:
汉宣帝刘询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登上皇位,他亲自处理政务,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得西汉王朝逐渐恢复生机,社会秩序井然,经济繁荣发展,史称“昭宣中兴”。
总的来说,“励精图治”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和进取心的成语,它激励着历代领导人和管理者为国家和组织的繁荣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