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属于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以下是关于《金刚经》的详细解释:
名称含义
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比喻智慧之锋利、坚强、牢固,能断所有烦恼。
般若:梵语,意为智慧。
波罗蜜:梵语,意为到彼岸。
经:佛说的道理记录下来就称为“经”。
经典内容
该经采取对话体形式,讲述所有世间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等于非相;主张意识离所有诸相而无所住,放弃对事实世界的认知和寻求,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废除所著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于任何一物而体认诸法实相的地步。
佛教宗派影响
《金刚经》在中国禅宗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禅宗所根据的重要经典之一。
该经传入中国后,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
历史与翻译
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年)译出,共一卷。
后相继出现多次译本,流传最广的是姚秦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版本。
核心思想
通过无坚不摧的佛法智慧,度化世人,使其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
综上所述,《金刚经》是一部强调智慧、空性和解脱的重要佛教经典,通过其深刻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帮助众生达到觉悟和涅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