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是指 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
法律援助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以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法律援助的服务范围包括:
法律咨询:
为当事人提供法律问题的解答和建议。
代理:
包括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的诉讼代理及非诉讼代理。
刑事辩护与代理:
为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提供辩护,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为被告人提供代理服务。
值班律师法律帮助:
为需要临时法律帮助的人提供即时援助。
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需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1. 家庭经济状况符合法律援助对象经济困难标准。
2. 申请事项属于法律援助事项范围。
法律援助的意义在于:
1. 体现国家对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切实保障,有利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
2. 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3. 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律师法律制度。
4. 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的法律援助机构已基本形成了四级组织的架构,包括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省级法律援助中心、地市级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县级法律援助中心(或由县(区)司法局具体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