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恭后倨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的态度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由最初的恭敬转变为后来的傲慢。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原文是“前恭后倨,为人也”。它通常用作谓语、状语、定语,并带有贬义色彩,暗示这种态度的转变是不被推崇的。
具体来说,“前恭”指的是在与长辈或上司交往时表现出的恭敬态度,如使用敬语、遵守礼仪、关心他人等;“后倨”则是指在与晚辈或下属交往时表现出的傲慢态度,如缺乏耐心、不关心他人成长等。
这个成语警示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一致的态度,不应因身份或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对待他人的基本礼仪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