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装甲师在二战期间的编制在理论上是非常先进的,古德里安将军设想的装甲师编制包括以下结构:
一个装甲旅,下辖两个坦克团。
每个坦克团,下辖两个坦克营。
每个坦克营,下辖四个坦克连,其中三个是轻型坦克连(配备3号坦克),一个是中型坦克连(配备4号坦克)。
按照这个设想,一个完整的装甲师应该编制有336辆坦克(按西顿的说法是330辆坦克)。这种编制在理论上提供了强大的火力和机动能力。
然而,由于战争爆发时坦克数量不足,德国装甲师的编制进行了调整:
1. 每营从四个坦克连缩减为三个坦克连,分别为两个轻型坦克连和一个中型坦克连。
2. 实际上,截至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时,3号和4号坦克的产量分别仅为98辆和211辆,远不能满足编制中的装备需求,因此很多装甲师的坦克多为1号和2号轻型坦克顶替。
3. 某些特殊装甲师,如3sth装甲师,除了四个坦克营外,还配备了一个装甲教导营,共计391辆坦克。而新成立的10sth装甲师和临时组成的“肯普夫”装甲师仅有两个坦克营。
总体来说,尽管实际编制由于工业产能限制而有所调整,但德军装甲师的编制在理论上是非常先进的,体现了德国在装甲战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