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工厂零件的编程文档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处理
对图纸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方案及工艺路线。
选择合适的零件安装与夹具。
确定编程原点和编程坐标系。
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f、s、t等工艺参数)。
数学处理
根据图纸尺寸及工艺线路的要求,计算粗、精加工各运动轨迹,得到刀位数据。
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
根据制定的加工路线、切削用量、选用的刀具、辅助动作,按照数控系统规定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零件加工程序。
输入数控系统
将程序单上的内容,经转换记录在控制介质上(如存储在磁盘上),作为数控系统的输入信息。若程序较简单,也可直接通过键盘输入。
程序送入数控机床后,还需经过试运行和试加工两步检验后,才能进行正式加工。
数控编程的方法
手工编程:从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处理、数值计算、编写程序单、程序输入至程序校验等各步骤均由人工完成。适用于几何形状不太复杂的零件,以及三坐标联动以下加工程序。
自动编程:利用计算机专用软件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过程,包括数控语言编程和图形交互式编程。
数控加工程序的结构与格式
程序结构通常包括程序头、程序主体和程序结束等部分。
程序主体包含各种加工指令,如M代码(控制机床动作)、G代码(控制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等。
程序检验
在输入数控系统前,进行程序检验,确保程序无误。
试运行和试加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文档格式
编程文档应包括详细的零件加工说明、工艺参数、刀具选择、坐标系建立、程序结构等信息。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加工过程和工艺参数。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作出一份详细且准确的工厂零件编程文档,确保数控加工的顺利进行。建议在编写文档时,注意细节和准确性,以便于后续的加工操作和程序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