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CNC编程后的后处理步骤如下:
输入数据
将零件程序及控制参数、补偿量等数据输入到CNC装置中。输入方式可以包括光电阅读机、键盘、磁盘、连接上级计算机的DNC接口、网络等。
译码
将零件程序按程序段为单位进行处理,解释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据形式,并存放在指定的内存专用单元。同时进行语法检查,发现错误即报警。
刀具补偿
包括刀具长度补偿和刀具半径补偿,将零件轮廓轨迹转换成刀具中心轨迹。有些CNC装置还支持程序段之间的自动转接和过切削判别。
进给速度处理
根据合成速度计算各运动坐标的分速度,并处理机床允许的最低速度和最高速度的限制、软件的自动加减速等。
插补
在给定起点和终点的曲线上进行数据点的密化,即根据指令进给速度计算出微小的直线数据段,完成程序段轨迹的加工。
位置控制
在伺服回路的位置环上,通过比较理论位置与实际反馈位置,控制伺服电动机,完成位置回路的增益调整、各坐标方向的螺距误差补偿和反向间隙补偿。
I/O处理
处理CNC装置面板开关信号、机床电气信号的输入、输出和控制,如换刀、换挡、冷却等。
显示
提供零件程序的显示、参数显示、刀具位置显示、机床状态显示、报警显示等,有些装置还支持刀具加工轨迹的静态和动态图形显示。
诊断
对系统中出现的不正常情况进行检查、定位,包括联机诊断和脱机诊断。
后处理文件修改
如果需要修改后处理文件(例如删除G5.1那一行),关闭编程软件后重新加载修改过的后处理文件即可。
建议:
在进行后处理时,确保所有参数设置正确,特别是刀具补偿和加工路径,以保证加工精度和效率。
定期检查和验证后处理文件,确保其与当前的机床和控制系统兼容。
使用专业的后处理软件(如Mastercam、Powermill、GibbsCAM等),这些软件通常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加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