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槽刀编程指令用于告诉数控机床如何进行切槽操作,包括刀具参数、切削策略和切削路径等。切槽刀编程指令通常由 G代码和M代码组成。
G代码
G代码用于定义切槽操作的几何特性,如切削深度、切削宽度等。常用的G代码包括:
G00: 快速定位,用于切换刀具位置。
G01: 直线插补,用于控制刀具沿直线路径进行切削。
G02/G03: 圆弧插补,用于控制刀具沿圆弧路径进行切削。
G41/G42: 切削补偿,用于根据刀具半径进行切削补偿。
G90/G91: 切削模式,用于定义切削路径的坐标系。
G94/G95: 进给速度模式,用于定义切削速度的单位。
G98/G99: 铣削进给模式,用于定义切削进给的参考位置。
M代码
M代码用于定义切槽操作的辅助功能,如切削润滑、切削冷却等。常用的M代码包括:
M03: 主轴正转,用于启动主轴旋转。
M04: 主轴反转,用于启动主轴反转。
M05: 主轴停止,用于停止主轴旋转。
M08/M09: 冷却液开启/关闭,用于控制切削润滑和切削冷却。
M41/M42: 刀具补偿开启/关闭,用于刀具的自动补偿。
M99: 子程序返回,用于从子程序中返回到主程序。
示例
```plaintext
G01 X[切槽终点X坐标] Z[切槽终点Z坐标] F[进给速度]
```
例如,要在直径为50mm的圆柱工件上,在Z轴位置-20处切一个宽度为5mm,深度为3mm的槽,切槽刀起始点在(X55, Z-20),则程序可编写为:
```plaintext
G01 X44 Z-20 F0.05; // 切至槽底
G01 X55 Z-20; // 退出槽
```
切槽循环指令
为提高切槽效率和精度,数控系统提供了切槽循环指令。以FANUC系统的G75指令为例,其基本格式为:
```plaintext
G75 R(e);
G75 X(U)_ Z(W)_ P(Δi) Q(Δk) R(Δd) F(f);
```
其中:
R(e)表示每次切削的退刀间隙。
X(U)表示需要切削的最终凹槽直径。
Z(W)表示最后一个凹槽的Z轴方向位置。
P(Δi)表示X轴方向每次切削的深度。
Q(Δk)表示Z轴方向每次最大移动量。
R(Δd)表示每个槽切削完成后Z轴方向的退刀量。
F(f)表示进给速度。
其他指令
G04: 暂停指令,用于在刀具切至槽底时停留一定时间,以光整槽底。
G72: 循环指令,用于数控车床切削槽,需要指定切削槽的长度、宽度、深度和切削方向。
G73: 简化的循环指令,用于数控车床切削槽,编程格式更简单。
总结
切槽刀编程指令包括G代码和M代码,用于控制刀具的运动和机床的辅助功能。根据具体的加工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指令进行编程。例如,使用G01进行直线插补,使用G75进行切槽循环等。在实际编程中,还需要根据机床的型号和控制系统来决定具体的指令格式和参数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