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屑切割加外形编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定义工件坐标系
确定工件坐标系,以便将轮廓绘制到正确的位置。通常,工件坐标系的原点位于机床工作台的中心,X轴和Y轴垂直于工作台平面,Z轴沿机床的轴线方向。
绘制轮廓
使用CAD软件或者手动输入坐标点,绘制出需要加工的外形轮廓。轮廓应该是连续的直线段和圆弧。
转化为G代码
根据绘制的轮廓,转化为相应的G代码。这通常需要使用专门的软件或者手动编写G代码指令。常用的G代码指令包括:
`G00`:快速移动到目标位置。
`G01`:直线插补。
`G02/G03`:圆弧插补。
`G04`:暂停一段时间。
`G17/G18/G19`:选择XY平面、XZ平面或YZ平面为加工平面。
`G20/G21`:设置单位,选择英寸或毫米作为工作单位。
`G40/G41/G42`:取消半径补偿、启用左侧半径补偿、启用右侧半径补偿。
`G54-G59`:选择工件坐标系。
`G90/G91`:选择绝对坐标或增量坐标模式。
设置切削参数
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加工要求,设置切削参数,例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这些参数将影响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
加工检查
在实际加工之前,最好通过模拟软件或者机床上的仿真功能,检查G代码的正确性和加工路径,以确保加工过程顺利进行。
示例G代码片段
```plaintext
; 定义工件坐标系
G54
; 设置单位
G20
; 选择加工平面
G17
; 快速移动到起始点
G00 X10.0 Y10.0
; 直线插补到点(20, 10)
G01 X20.0 Y10.0
; 圆弧插补到点(30, 20)
G02 X30.0 Y20.0 I10.0 J0.0
; 暂停5秒
G04 T0.005
; 返回到起始点
G00 X10.0 Y10.0
```
建议
使用专业的CAM软件:专业的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可以自动生成G代码,大大简化了编程过程。
仔细检查轮廓的连续性:确保绘制的轮廓是连续的直线段和圆弧,避免出现断点或错误。
调整切削参数:根据实际加工情况调整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以获得最佳的加工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使用编程来控制铣床进行无屑切割加外形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