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极编程中,放电间隙的设置是一个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加工质量。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设置放电间隙的方法和建议:
使用Z偏置
通过在Z轴方向上进行微小调整,可以使电极与工件之间始终保持适当的间隙。这种调整可以确保在放电加工过程中的脱脂、溶解和冲击等作用下,电极与工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发生粘连或短路等问题。
确定合适的火花位
火花位,即电极与工件之间的间隙大小,是电极放电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试加工和实验来确定最佳的火花位,并根据工艺经验和加工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
考虑电极的基准点
基准点是电极编程的起点,也是电极定位和加工的参考。在设置基准点时,需要考虑电极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和误差。通常情况下,基准点应该选择在工件的稳定区域,并且要考虑到电极与工件之间的间隙。
合理规划电极的加工路径
电极加工路径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在规划加工路径时,需要综合考虑电极形状、工件形状、加工深度等因素。
电极间隙缩放方法
电极间隙的缩放可以分为整体内缩或外扩和直线部分与圆弧、倒角等分开缩间隙两种方法。整体内缩或外扩适用于复杂3D电极的间隙缩放,而直线部分与圆弧、倒角等分开缩间隙适用于2D电极及简单3D电极的间隙缩放。
超精密电极的火花位设置
对于超精密电极,要求基准面跟着放火花位,基准面的火花位都以加工清单上的火花间隙来放。例如,可以设置-0.10/S或-0.05/S的火花间隙,无需在加工程序单上额外添加火花位。
编辑火花间隙
拆出电极后,需要使用数字量具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火花间隙。通常这需要使用砂轮或其他磨削工具来加工电极的表面,以达到所需的间隙尺寸。编辑完毕后还需进行再次测量以确保间隙符合所需精度和规格。
建议
在进行电极编程时,建议先进行试加工,以确定最佳的火花位和间隙大小。
使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如三坐标测量机,来确保间隙的精确性。
在编程过程中,考虑到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和误差,适当增加一些安全间隙,以避免加工质量问题。
对于超精密加工,确保每次电极的火花位设置都经过精确测量和调整,以保证加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