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成为演员的过程经历了多次转变:
早期经历
玛丽出生在首都,但她的父亲是一名常年在外漂泊的华侨,四个孩子由坚强的母亲独自抚养长大。
在陕西农村上学的玛丽,因为个子高被老师发现,鼓励她去体校接受步行训练。
21岁时,一场车祸让她的体育生涯戛然而止,迫使她转行成为一名体育老师。
追求演艺事业
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玛丽重新追求演艺事业。
1988年,玛丽顺利通过三轮面试,成为中国戏曲表演社的会员。
毕业后,她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同时爱情悄然侵入她的生活。
婚姻与事业
婚姻将她带到了新加坡,但她的演艺梦想并不受此限制。
《武则天》、《书剑恩怨》等作品见证了她在银幕上的辉煌。
国际影坛
玛丽·碧克馥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原名叫格拉迪斯·路易斯·史密斯。
5岁时父亲死于工伤事故,玛丽过早地挑起了维持家庭生活的重担。
8岁时参加巡回演出团,14岁时进军百老汇,凭借秀美的容貌和婉转的言辞打动了戴维·伯拉斯科,在其话剧《弗吉尼亚的勇士》中担任主角。
1909年,得到D·W·格里菲斯的赏识,进入美国电影界,并凭借《冷落的别墅》获得女主角的机会。
玛丽在D·W·格里菲斯等人的影片中成为美国默片时代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连续拍摄几部影片后名声大振。
改变与突破
1928年,35岁的玛丽·碧克馥决定改变自己的形象,剪掉标志性的一头金色鬈发,改蓄短发,并在《风骚女人》中扮演“摩登”女郎诺玛·贝森特,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玛丽在漫长的从影生涯中,曾屡次试图改变其已经标准化了的表演方向,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典型角色。
晚年与遗产
1933年,玛丽拍完最后一部影片《秘密》告别了影坛。
1936年,她被任命为联美影片公司的首席副总,第二年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化妆品公司。
1970年,她将自己130部初期影片中的50部捐赠给美国电影学会。
1975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她一尊奥斯卡特别荣誉奖。
1979年5月29日,玛丽·碧克馥死于脑溢血,享年87岁。
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看到玛丽成为演员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和转变,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