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发音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真嗓
也名大嗓、本嗓。
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
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
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
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
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假嗓
也名小嗓、二本嗓。
与真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
发声时,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音调较真嗓为高。
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左嗓
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
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
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
吊嗓
是京剧演员在练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吊嗓子来练习声音的升降和音色变化。
喊嗓
通过大声喊叫来练习声音的响度和穿透力。
丹田音
是指从丹田(位于腹部)发出的声音,是京剧演员发音的重要基础。
云遮月 、 塌中、 脑后音、 荒腔、 冒调、 走板、 不搭调、 气口、 换气、 偷气、 嘎调、 长吭、 砸夯
这些都是京剧中的特殊发音技巧,用于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效果。
建议演员在训练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发音方法,并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以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