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软件编写数据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收集I/O点参数
将所有I/O点的参数收集齐全,并填写表格,以备在监控组态软件和PLC上组态时使用。
确定I/O设备信息
搞清楚所使用的I/O设备的生产商、种类、型号、使用的通信接口类型,采用的通信协议,以便在定义I/O设备时做出准确选择。
建立实时数据库
根据收集到的I/O点参数,建立实时数据库,正确组态各种变量参数。
定义数据连接
在实时数据库中建立实时数据库变量与I/O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即定义数据连接。
组态操作画面
根据工艺过程绘制、设计画面结构和画面草图,并将操作画面中的图形对象与实时数据库变量建立动画连接关系,规定动画属性和幅度。
制作历史数据记录
利用组态软件中脚本创建历史数据记录表,将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艺参数定时记录在文本文件中或EXCEL形式的数据表中,形成历史数据。
数据库规划
打开数据库,建立各种表,如变量表、数值记录表和区域对应表等,用于存放需要的变量、记录时间、记录值、区域值等信息。
报表建立
通过VS——RDLC报表建立,将数据以报表形式展示,便于查询和保存。
调试和修改
对组态内容进行分段和总体调试,视调试情况对软件进行相应修改。
通过以上步骤,组态软件能够有效地编写和存储数据,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与监控。具体的实现方法可能会因组态软件的品牌和型号而异,但基本的思路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