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及标准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用于评估和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以下是关于软件质量及标准的一些关键点:
软件质量的定义
软件质量是反映实体(软件产品、组织、体系或过程)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需求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根据ISO 8042国际标准,软件质量包括产品、组织和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反映它们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的程度。
《软件工程术语》(GB/T 11457-2006)定义软件质量为软件产品中能满足给定需要的性质和特性的总体,以及顾客和用户觉得软件满足其综合期望的程度。
软件质量模型
ISO/IEC 25010:2010标准将软件质量分为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合并为产品质量,包含8大质量属性;使用质量包含5大属性。
ISO/IEC 9126:1991国际标准将软件质量属性划分为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修性和可移植性。
软件质量要素
功能性: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性质有关的一组属性,包括完备性和正确性。
可靠性: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与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包括可用度、成熟性、容错性和易恢复性。
易用性:用户学习、操作、准备输入和理解输出所做努力的程度,包括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和易访问性。
效率: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资源消耗的效率。
可维修性:软件在出现故障后能够被修复的能力。
可移植性:软件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的能力。
软件质量保证
软件质量保证(SQA)是建立一套有计划、有系统的方法,来向管理层保证拟定出的标准、步骤、实践和方法能够正确地被所有项目所采用。
SQA的目标是通过对软件产品和活动进行评审和审计来验证软件是合乎标准的,从而提高项目透明度,并辅助软件工程取得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评价软件质量的标准
ISO/IEC 9126-1991标准规定了软件质量度量模型,包括质量特性、质量子特性和度量。
软件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支持开发并获得能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最终目标是保证产品能提供所要求的质量。
其他质量相关因素
软件结构良好,易读、易于理解,并易于修改和维护。
软件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用户使用。
软件生存周期中各阶段文档齐全、规范,便于配置和管理。
综上所述,软件质量及标准是评估和提升软件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具。它们不仅涉及软件的功能性和可靠性,还包括易用性、效率、可维修性和可移植性等多个方面。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和模型,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