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些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但可能含有毒性成分或副作用较强,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这些毒性,确保用药安全。例如,草乌经过甘草、黑豆煮或蒸等处理后,其毒性大为降低。
改变或缓和药性:
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寒热温凉性能,过盛的药性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带来副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这些性能,使之适应不同的病情和体质需求。例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提高疗效:
中药可以通过炮制提高其疗效。例如,蜜炙款冬花由于蜂蜜的协同作用,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作用。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通过炮制可以引药入经,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及趋向。例如,大黄本为下焦药,酒制后能在上焦产生清降火邪的作用。
便于调剂和制剂:
矿物及介壳类药物质地坚硬,难以粉碎和调剂。通过炮制,可以使药材易于处理,便于制剂和调剂。例如,煅制后的矿物药易于研粉。
去除非药用部位:
炮制过程中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提高药材的纯净度,确保临床用药剂量的准确。例如,千金子、巴豆等含有大量引起人体峻泻的油脂成分,经过炮制后,除去部分脂肪油而成千金霜、巴豆霜入药,使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
矫臭矫味:
一些动物药及具有特殊嗅味的药物,经过炮制可以矫味和矫臭,便于服用。例如,酒制乌梢蛇、醋炒五灵脂等。
增强药材的稳定性:
通过炮制可以使药材干燥、粉碎或切片,便于储存和运输,保持药效稳定。例如,炮制茯苓可以使其不易受潮和发霉,保持药效稳定。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旨在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提高药物的疗效和便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