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周,字子休,是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或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民权县)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摆脱世俗的束缚,融入自然的无为而治的原则中。
庄子的生活虽然穷困潦倒,但他淡泊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他擅长运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尖酸刻薄的讽刺,对后世文学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哲学上,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天道无为”的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而“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他认为人生的至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利。
庄子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称为“老庄哲学”。庄子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