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斯定律,也称为反应热加成性定律,是 由俄国化学家盖斯(Hess)在1840年发现并提出的。该定律表明,在定压或定容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体系的起始和终了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换句话说,无论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的总和是相等的。
具体来说,盖斯定律可以用以下方式表达:
1. 若一个反应可以表示为两个或多个反应式的代数和,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这些反应热按相应系数加和的结果。
2. 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ΔH)只与反应物和产物的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具体路径无关。
盖斯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通过已知的反应热来计算难以直接测量或无法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这在热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的化学反应热计算问题。
例如,固态碳单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气体的反应热为393.51KJ,但如果固态碳单质先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生成二氧化碳,其总反应热仍然是393.51KJ,这体现了盖斯定律的应用。
总之,盖斯定律是热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揭示了化学反应热与反应路径无关的性质,为热化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