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是一个 泛指普通民众或平民的词语,其含义相对宽泛,几乎涵盖了所有非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居民。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日常性和普遍性,是对普通大众的一种通俗称呼。
具体来说,“老百姓”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司白领等广泛群体,不包括编制内的公务员、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这个词强调的是个体的社会身份和角色,不论职业、社会地位还是经济状况如何,都可以被称为老百姓。
从历史演变来看,“百姓”一词起源于上古时期,当时黄帝、炎帝和夷族等部落联盟形成了大约一百个氏族,这些氏族的成员被称为“百姓”。在商代,只有贵族和奴隶主才有名有姓,因此“百姓”指的是这些有名有姓的人。到了西周时期,“百姓”逐渐成为贵族的代称,指的是那些地位较高的官员和贵族。战国之后,“百姓”则成为平民的通称。
在现代汉语中,“老百姓”通常指的是没有特殊身份和特权的一般人民,包括农民、工人、小商贩、普通职员等。这些阶层在社会中占据大多数,过着平凡的生活,承担着社会的大部分劳动和税收负担。
综上所述,“老百姓”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词语,用于指代普通民众或平民,强调的是个体的社会身份和角色,不论其职业、社会地位还是经济状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