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是 泰国的旧称,其名称来源于梵语,意为“黑色”或“黝黑皮肤”,以及“黄金”或“金黄色”。在历史上,暹罗是泰国历史上的素可泰王国,以及后来的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的所在地。1939年6月24日,泰国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并沿用至今。
暹罗作为泰国的旧称,不仅在地理上具有特定的意义,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故事。早在13世纪,元朝使者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便提到了“暹”,并将其用作对位于今泰国一带古国的称呼。此外,暹罗也是暹和罗斛两个国家的合称,其中“暹”代表泰国历史上的素可泰王国,“罗斛”则是素可泰南边的孟人国家。
在现代汉语中,“暹”字除了表示太阳升起的本义外,还常用于地名,如泰国的旧称“暹罗”。暹罗猫也是一种以泰国旧称命名的猫咪品种,以其修长的身体、尖耳朵、杏仁形的蓝眼睛以及非常长的尾巴和腿而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