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成因主要可以归结为 地球绕太阳公转和 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轨道面的倾斜。以下是详细解释:
地球绕太阳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周期为一年,这是形成四季的基础。
地轴的倾斜:
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其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大约23.5度的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导致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随着地球公转的位置而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
具体来说,由于地轴的倾斜,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导致以下现象: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昼长夜短,气温高,为夏季;南半球昼短夜长,气温低,为冬季。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昼短夜长,气温低,为冬季;南半球昼长夜短,气温高,为夏季。
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等长,气温适中,分别为春季和秋季的开始。
因此,四季的形成是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的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最终造成各地气候和温度的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