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学习英语的时间可以追溯到 1840年左右。当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者的失败,中国意识到必须学习先进的外语来应对外部竞争和挑战。在1840年,中国殖民地化时期的条约限制下,英国开始派遣传教士到中国进行英语教育,这是我国开始学习英语的起点。
随后,在19世纪中期,五口通商的结果使广州成为中国人从实用角度开始学习英语的最早地方。英语在世界范围的使用更为广泛,因此在中国逐渐流行起来。此外,中国改革开放后,为了与外商合作,英语的学习变得更加重要,英语比中文更受欢迎。
到了20世纪初,在中国一些城市如上海和南京已经有了英文学校和英文杂志,英语在中国开始成为一种主流的语言。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因与苏联的关系极为密切,主要以俄语作为第一外语。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特别是1983年以后,英语在高考中,同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同等对待。
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在全日制普通大学推行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对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必修课课程的达标要求。2001年,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
综上所述,中国从1840年左右开始学习英语,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中国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