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北京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称呼,具体如下:
在明朝建立之初,即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后,北京被称为北平。
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平后,于1402年改称北京,并建立了顺天府。
明朝中后期,北京作为首都,通常被称为京师。
1409年,北京建立了五府六部官制,称为“行在”。
因此,明朝时北京的主要称呼有北平、顺天府、京师和行在。在正式场合或需要明确区分时,可以使用这些名称;在日常生活或非正式场合,则“北京”这一称呼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