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选择溥仪作为继任者,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权力延续:
慈禧太后希望保持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选择一个年幼的皇帝可以更容易地将其培养成自己的傀儡,从而继续垂帘听政,掌握朝廷大权。
血统与继承法:
清朝的皇位继承注重血统,溥仪作为近派宗支中的一员,血缘关系离上一代君主最近,符合清朝的继承法规定。
家族背景:
溥仪的父亲载沣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的女婿,这一层关系使得慈禧太后能够更好地控制载沣和溥仪。此外,溥仪的祖父奕譞和父亲载沣在朝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这为溥仪的继位铺平了道路。
避免内乱:
清朝末期的政治局势动荡,内忧外患不断。慈禧太后希望通过选择溥仪来稳定朝局,避免皇位之争带来的内乱。
个人情感:
慈禧太后对荣禄的感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对溥仪的选择。慈禧将荣禄的女儿纳为养女,显示了她对荣禄家族的深厚情感。
控制与操纵:
溥仪年幼无知,更容易被操控和利用。慈禧太后可以通过扶持自己的亲信和盟友来掌控朝政,确保政权的平稳过渡。
避免被清算:
慈禧太后担心死后新皇帝会为光绪皇帝翻供,由于小皇帝年幼,就难免会被保皇党人利用,并把罪恶的矛头指向自己。立溥仪为皇帝可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因为溥仪的生母是慈禧最信任的荣禄的女儿。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选择溥仪作为继任者,主要是出于对权力延续、血统继承、家族背景、避免内乱、个人情感、控制操纵以及避免被清算等多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