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干儿,即认干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习俗,通常涉及非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建立。认干儿有以下几个讲究:
确定时间地点:
双方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正式相认,这通常是一个公开和正式的场合。
准备礼物:
干爹需要准备一些特别的礼物,如金边钥匙、金边筷子、金边碗(内装米并用红纸封闭),以及二百四的红包(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寓意天天有米有吃,天天有钱有用,孩子能健康长大有吃有用,长寿宝贵)。
敬茶敬烟:
在相认当天,孩子要双手恭敬地奉上茶和烟。如果孩子年幼,父母可以代替孩子进行这些仪式,并称呼干爹。
取名:
干爹会给孩子取一个吉祥长寿的名字,如长寿、平安等,并将准备好的礼物交给孩子。
后续交往:
认干亲后,双方家庭就像亲戚一样走动,尤其在重要的节气时,至少要保持三年的往来。
尊重与照顾:
认干亲后,干爹干妈需要多加照顾对方的孩子,尤其在孩子受伤或生病时,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这是一种礼仪和礼节。
避免不敬称呼:
在认干亲时,不应称呼对方的父母为“爸爸”或“妈妈”,而应通过其他方式表达爱。
家庭变动与认干亲:
有时家庭会有大的变动或事业上的需要,认干亲可以作为一种冲运气的方式。
仪式与庆祝:
认干亲通常会有一个简单的仪式,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这也是一种公示。
礼物准备:
除了上述提到的金边碗和红包外,干爹干妈还会准备一些特别的礼物,如帽子、鞋子、衣料等,以及孩子专用的物品如饭碗、筷子和长命锁等。
特殊习俗:
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认干亲的习俗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土家族有将小孩寄拜给树木、岩石等物的做法。
命理与认干亲:
在民间,一些命理师会建议命理不好的小孩认个干妈或干爹,以期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
这些讲究体现了认干亲这一传统习俗的深刻文化内涵和礼仪要求,旨在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双方家庭的联系和情感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