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使用多种天然材料来洗衣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皂角:
皂角是一种落叶乔木的果实,含有天然皂素,经过捣碎和简单加工后,可以成为去污的利器。宋朝庄绰在《鸡肋篇·皂荚》中记载:“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食,谓之‘水晶皂儿’。”这或许是最早的天然肥皂雏形。
肥珠子:
这种产自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无患子果实,蒸煮晒干后也具有去污功效。无患子不仅可作澡药,还能制成古代版的“肥皂”。
草木灰:
草木灰由植物残余物经过燃烧后形成,含有丰富的碳酸钾,具有天然的清洁能力。古人通常将草木灰放入水中,形成一种碱性的溶液,用来浸泡衣物。这种方法被称为“淋灰水”。
浆洗:
在没有皂角和肥珠子的地区,古人会利用手边的材料进行浆洗。先用米汤或淘米水煮沸,待温度适宜后,将衣物浸泡搅拌,最后用清水漂洗晾晒。富裕人家则会选用淀粉水,效果更佳。
茶籽饼:
明清时期出现了茶籽饼,将茶籽饼捣碎,浸泡于水,便可去除污垢。
动物内脏:
唐代人们发现猪的胰脏是一种绝佳的洗衣“法宝”。经过一系列精细的处理,将胰脏剁碎,再与碱面一起揉搓成团,称为“澡豆”。
这些天然洗涤剂和方法,虽然在现代看来可能比较原始,但在当时却是非常有效且实用的洗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