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熔断,也称为熔断机制或自动停盘机制,是一种金融市场的保护措施,用于在市场出现极端波动时暂停交易,以防止价格的过度波动和恐慌性抛售。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会采取暂停交易措施,具体表现为:
股指波动达到5%时,触发第一次熔断,暂停交易15分钟。
股指波动达到7%时,触发第二次熔断,暂停交易直至收盘。
熔断机制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在价格发生突然变化时有一个冷静期,防止作出过度反应,从而控制风险并维护市场稳定。熔断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1982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对标普500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但该机制在1983年被废除,直到1987年股票灾难后才重新引入。
在中国,201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引入境外成熟股票交易市场的股市熔断机制,简单修改套用后执行。然而,熔断机制在中国市场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2016年1月8日触发了一次熔断,导致市场恐慌性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