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支锅(搭灶台)有以下讲究:
选择双日:
农家人支锅通常选择在农历的双日,认为这样更吉利。
避免属马的瓦匠师傅:
有一种说法是,不请属马的瓦匠师傅支锅,因为属马的师傅支锅容易在锅台上生蚂蚁,虽然这仅是笑料,但反映了人们对瓦匠师傅的某种忌讳。
锅堂门不能朝北:
有童谣说:“锅堂门朝东,有得吃有得用;锅堂门朝南,有得吃有得玩;锅堂门朝西,有得吃有得依(靠);锅堂门朝北,没得吃饿得哭。”因此,锅堂门基本上不朝北。
支锅时间:
支锅当天必须近晚完成,以便当天晚上就能使用新锅做饭。
准备工作:
支锅前,主人家需要准备好所有所需材料,并帮瓦工师傅做小工,如拿工具、拌灰浆等。
敬香磕头:
在拆除旧锅灶前,主人需要给烟囱柜上的家神——灶老爷像敬香磕头打招呼,请他暂时让路。
技术含量:
支锅的技术含量较高,技巧多。锅支得好与不好,主要取决于灶堂“窝不窝火”,锅底面与灶堂面的距离(称为“吊火”)是否适当,这关系到煮饭快不快和省不省柴草。
烟囱柜和通烟道:
支好锅台后,需要支烟囱柜,并确保烟囱柜与锅台连接的通烟道畅通无阻,以保证烟雾能顺利排出,不倒窜入厨房内。
燃烧效率:
支锅时要保证柴草能在灶内充分燃烧,产生的烟雾能顺着火道顺利排出,同时火焰的外焰要能恰当地给锅底加热,以提高做饭效率和节省柴草。
锅灶位置和形状:
支锅时要注意锅灶的位置和形状,以利于燃烧和通风。例如,灶台不能正对厨房门,也不能设在厨房中央,而要靠墙而砌,以预示做饭时背后有靠山,代表着家里人稳重又健康。灶台的高低也要根据主人的身高进行相应调配。
锅的数量和摆放:
一般家里会有两口锅,一大一小,走向多为垂直或并排,大锅用于蒸馍、煮饭、烧荤菜等,小锅用于炒菜、烧汤等。支锅时要注意留好风箱出风口的位置。
这些讲究反映了农村人对支锅这一活动的重视和对吉祥、实用的追求。虽然有些说法带有迷信色彩,但它们在农村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