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 bù chéng zhāng, 用来形容人才思敏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写成文章或作出诗来。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其中记载了曹操的小儿子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诗的故事。
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含义:
形容文思敏捷,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写成文章或诗歌。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才思敏捷。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结构:
偏正式成语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曹丕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迅速作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从而展现了其卓越的才华和敏捷的思维。
综上所述,“七步成章”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具有快速思维和出色文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