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是什么动物

时间:2025-03-04 22:38:11 娱乐杂谈

哈拉,学名为 Marmota himalayanus,是一种 大型地栖型啮齿动物,属于松鼠科旱獭属。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甘肃以及印度、尼泊尔、锡金、克什米尔等地,是青藏高原最常见也是体形最大的啮齿动物。

喜马拉雅旱獭体型粗壮而肥胖,体长50—60厘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3.5—9千克。它们的头部短而阔,粗壮结实,略呈方形。上唇开裂,上门齿微向前方突出。颈部又粗又短,耳朵短小,仅存皮褶。乳头有5对。尾短而稍扁平,四肢短而粗壮,前足4趾,趾端具发达的爪,适于掘土筑巢;后足有5趾。

喜马拉雅旱獭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喜欢吃带有露水珠的嫩草茎叶、嫩枝或草根,尤其是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的地上绿色的部分,偶尔也取食一些昆虫和小型啮齿动物。在农作区,它们也常常偷食青稞、燕麦、油菜、洋芋等作物的禾苗、茎叶。

由于天敌的种类较多,喜马拉雅旱獭的性情极为机警,视觉、听觉都很敏锐。它们属于白昼活动的动物,尤以早晨和黄昏最为活跃。早上出洞的时间随季节而异,一般依太阳照射到洞口来确定。每次出洞之前总是先探出头来四处张望,觉得安全后,先露出半个身子,扒在洞口晒晒太阳,然后发出鸣叫声。

喜马拉雅旱獭一年繁殖一次,出蛰后不久即进入繁殖期,开始交配,延续约1个月左右,个体活动极其频繁,经常串洞、追逐,以进行性活动为主,吃食时间很短,很少警戒,活动范围很大。4月中旬即可发现怀孕的雌兽,怀孕期约为35天左右,每胎产1一9仔,而以4一6只为最多见。幼仔出生后,雌兽吃食时间与范围逐渐增加,为保护幼兽守望警诫增多,串洞和交往则显减少。6月底即可见到幼仔出洞活动,十分活跃,取食频繁。幼体与母兽一直生活至第2年的7月才分居出去,独立生活。3岁时达到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