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地,从 土地利用的角度来看,是指上面没有建筑物等地上物的宅地;在地理学中,裸地也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裸地在遥感影像中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为反射率高,植被覆盖度低,纹理均一,容易同沙地和灰白色的建筑混淆。
裸地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由于干旱、严寒、大风、暴雪等恶劣气候,也可能是由于洪水对土地的侵蚀和在另一个地方使泥沙沉积,以及大风刮起沙土而后堆积,还有重力下塌(山坡滑塌)等地形变迁。然而,目前而言规模最大和方式最为多样的裸地形成原因,是人为的活动。
在土地利用分类中,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裸地归类为未利用地,是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裸地是群落形成、发育和演替的最初条件和场所。裸地亦称【芜原(barren)】,过去从未生长过植物的称为“原生芜原”;原来有植物生长,后经破坏而形成的称为“次生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