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是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其独特的釉面开片特征而闻名于世。哥窑的胎色多为紫黑色、铁黑色或黄褐色,釉面为失透的乳浊釉,泛有酥光,常见釉色有炒米黄和灰青等。哥窑的器型包括瓶、炉、尊、洗、碗、盆、碟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多用于宫廷。
关于哥窑的名称来源,有多种说法:
与玉器有关:
有观点认为“哥”字在古代指玉器,因此哥窑可能因产出玉器而得名。
与当地人姓氏有关:
另一种说法是哥窑因当地人姓戈的较多而得名。
兄弟制瓷:
还有一种解释是南宋章生一、生二兄弟在此制瓷,生一所制之瓷号哥窑,生二所制者号弟窑。
尽管哥窑的窑址迄今未发现,但其瓷器在宋代已非常珍贵,且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哥窑的开片特征是其最大的特点,有金丝铁线之称,大开片中套小开片,颜色发黑闪蓝称铁线,小开片颜色发金黄称金丝。
哥窑瓷器在历史上备受珍视,全世界现存唯一孤品一件,名为北宋牡丹三彩洗哥窑。在艺术市场上,哥窑瓷器因其稀有性和历史价值,价格昂贵,仿品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