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是指 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常见于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以及政府补助等,属于负债类科目。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包括:当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借记其他应收款或银行存款,贷记递延收益。此外,递延收益还可以指在一定期间内收到的收入,但尚未提供相应服务或产品的收入。
递延收益可以分为两种: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的用于构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的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政府补助。
递延收益的确认原则是收入确认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方法为负债入账,待经济利益实现或服务提供时,按照相应比例转入收入。
递延收益的会计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并按照其内容设置对应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
递延收益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政府补助、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等,有助于企业在资金紧张时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