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
教育规律 :教学原则的确立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即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
教学原则的确立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即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的具体学习成果。
教学实践经验:
教学原则应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通过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而形成。
主要的教学原则
方向性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含义:
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
贯彻要求:坚持教学的马克思主义方向,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含义:科学知识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坚持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开展教学工作。
贯彻要求:了解学科知识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良好习惯,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贯彻要求:把握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既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要面向全体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含义: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贯彻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直观性原则
含义: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贯彻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
含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贯彻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
巩固性原则
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
贯彻要求:通过复习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发展性原则
含义: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的成长。
贯彻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这些原则,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