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崩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瓷砖质量差
瓷砖的吸水率较高,未充分泡水会吸收水泥砂浆中的水分,导致粘结力下降,进而开裂。
瓷砖的釉面层质量差,边缘釉层脆弱,容易崩角掉瓷。
瓷砖的硬度不够,承重过高容易开裂。
铺贴问题
铺贴时留缝过窄,瓷砖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下容易伸缩膨胀,导致起鼓和开裂。
基层处理不规范,如墙面空鼓、防水层处理不当,会导致瓷砖吸水膨胀而开裂。
胶浆使用不当,批刮不均匀或涂抹过厚,会导致瓷砖粘结不牢,出现开裂。
铺贴后没有干固前在砖面走动踩踏,也会导致瓷砖开裂。
外部因素
房子沉降,混凝土密度小、钢筋生锈导致楼板下沉,从而引起瓷砖开裂。
打孔操作不当,力度过大或位置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瓷砖开裂。
靠近热源的瓷砖频繁热胀冷缩,容易导致开裂。
施工工艺问题
水泥中加入了过量的水,瓷砖之间的缝隙太小,影响粘贴效果。
瓷砖铺贴前没有进行充分浸泡,导致干地砖吸收结合层的水分,粘贴不紧密。
其他因素
瓷砖在搬运或放置过程中受到重击或压力,容易导致崩瓷。
温度湿度变化,瓷砖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下会发生伸缩膨胀,留缝过窄会加剧这一问题。
建议
选择高质量瓷砖:购买时选择吸水率低、质量好的瓷质砖,减少因吸水膨胀而崩角掉瓷的风险。
规范施工:确保铺贴时留缝足够,使用合适的胶浆,并在铺贴后干固前避免在砖面走动踩踏。
处理基层:确保基层处理规范,避免墙面空鼓和防水层处理不当。
注意外部因素:避免在瓷砖附近进行高温作业或安装暖气管线,减少热胀冷缩对瓷砖的影响。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瓷砖崩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