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中的“岳”指的是 高峻的山。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高山“峻极于天”,因此将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这五座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它们不仅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因其高峻的地形而闻名。
“岳”字的本义就是高大的山,从山,狱声,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在春秋前,“岳”还是掌管大山的官吏职称,尧时分掌四方外事的部落首领就叫“岳”。后来,把主管方岳的官吏与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统一起来,便出现了五岳的概念。
因此,五岳中的“岳”特指那些高大、险峻的山峰,而五岳则是因为它们的高峻而被尊称为“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