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不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óng róng bù pò。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处事不惊,态度镇定,不慌不忙。其中,“从容”表示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不迫”则表示不急促,不逼迫。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
从容不迫出自《旧唐书·刘世龙传》,原文是:“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此外,这个成语在巴金的小说《家》第十五回中也有出现:“这些人~地叩了头,花费了半点钟以上的时间。”
在语法上,从容不迫可以作为谓语、定语或状语使用,并且通常带有褒义,用来形容人的举止和态度。例如,在描述一个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镇定自若,就可以说他“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