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贺被称为海昏侯的原因主要与其被封地的名称有关。元康三年(前63年),汉宣帝刘询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并让他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就国。这里的“海昏”并非贬义,而是指当时豫章郡的一个县,其名称来源有多种解释:
“海”指天然大池:
汉代人认为“海”是能“纳百川”的天然大池,类似于今天的湖泊。海昏县的“海”可能是指鄱阳湖的前身彭蠡泽。
“昏”指日落:
在古代,“昏”字有日落的意思,因此“海昏”可以理解为太阳落山的地方,象征着一种时间上的终结或边缘状态。
地名加官爵称呼:
刘贺的封号“海昏侯”实际上是以地名加官爵的方式称呼的,类似于今天的市长或县长,并没有明显的贬损之意。
综合以上几点,刘贺被称为海昏侯主要是因为他被封在名为海昏县的地方,而这个名称本身并没有贬义,而是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尽管有些文献中提到的“海昏侯”可能带有贬低的意味,但这并非主流解释,且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支持。
因此,刘贺被称为海昏侯,主要是因为他被封为豫章郡海昏县的侯爵,而这个名称来源于当地的地名和自然特征,并非对其个人品行的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