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加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猫腻,这些猫腻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黄金加工猫腻:
使用低成本合金:
黄金加工过程中常常使用一种叫“黄白”的金属,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合金,其外观与黄金制品非常相似,但质量远不如黄金。如果消费者不仔细辨别,可能会被欺骗。
涂金色颜料:
一些不良商家会在加工过程中,将金属制品涂上一层金色的颜料,以吸引顾客的眼球。这种做法可能会使消费者在购买时产生误解,认为所购买的黄金制品是纯金。
以次充好,混淆纯度:
部分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黄金专业知识的缺乏,以低纯度金饰冒充高纯度产品,甚至在打金过程中偷梁换柱,将客户原有高纯度黄金调换成成色较差的金料。
重量缩水,暗藏猫腻:
在黄金加工过程中,商家可能会以“损耗”为由,大幅削减返还给消费者的黄金重量。正常情况下,黄金加工确实会产生一定损耗,但合理范围应在1%至3%之间。若商家宣称损耗远超此标准,消费者需高度警惕是否存在恶意克扣。
高额手续费,隐形收费名目繁多:
某些黄金加工店在提供服务时,会收取高额手续费、工费、设计费等,且事先未明确告知消费者,导致实际支出远超预期。此外,部分商家还可能通过虚增金价、强制购买配套产品等方式,变相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虚假宣传,承诺难兑现:
部分商家为吸引顾客,打出“高价回收”、“免费换新”等诱人广告,但在实际操作中设置重重门槛,如苛刻的折旧计算方式、高昂的工费等,使得消费者无法真正享受到承诺的优惠。
秤上搞金:
一些不法黄金手饰加工店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搞鬼,他们有意把托盘弄成一个托盘轻,一个托盘重,顾客拿去加工时,金子放在轻托盘里,加工好后,则再把首饰放在重托盘里,这样即使克扣顾客的几分金子也会神不知鬼不觉。
“王水”剥金:
不法黄金首饰加工店用“王水”清洗黄金首饰,剥夺金子。所谓“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1:3摩尔比例配成的化学液体,能使黄金溶解,顾客在肉眼看不到的情况下,便被剥夺了金子。
偷金换银:
不法首饰加工者在为顾客熔炼黄金的过程中,把一些如银粉、铜粉掺在除杂药粉中,与黄金一起熔炼,顾客表面看到的是加工者为其去除黄金中的杂物,实质上,他们是在趁机往熔化的黄金中掺假。
浑水摸金:
有些不法黄金加工店在为顾客熔炼黄金、加工黄金首饰时,实施骗术,如在熔炼过程中“偷金”,或者用铜粉冒充金,使加工后的饰品重量并不减少,但金子的纯度降低了。
综上所述,黄金加工过程中存在多种猫腻,消费者在购买黄金制品时应选择正规的商家,并在加工前仔细了解相关费用和损耗情况,以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