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地价是指在 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不同级别的土地或者土地条件相当的均质地域,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它是一个宏观指标,可以理解为区域平均价,同时也是政府公示地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地价评估及确定政府土地收益的基础依据,也是调控地价水平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基准地价的作用包括:
1. 反映土地市场中地价整体水平及变化趋向。
2. 为国家征收土地税收提供凭据。
3. 作为衡量与判断一个区域、板块潜力及价值的重要参考标尺。
基准地价的评估和确定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包括:
1. 按照同一市场供需圈内,土地使用价值相同、等级一致的土地,具有同样的市场价格的原理进行确定。
2. 基准地价的更新一般不超过6年,期间可以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更正完善其应用规则,满足当期土地有偿使用地价管控的需要。
在实际应用中,基准地价可以用于评估宗地地价,通过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对待估宗地地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宗地地价修正系数,对各城镇已公布的同类用途同级或同一区域土地基准地价进行修正,估算待估宗地的客观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