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 东汉时期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为诗的首句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以又得此名。
文学地位: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故事背景:
这首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故事讲述了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她发誓不再改嫁。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他们,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诗意描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句诗以孔雀起兴,既象征了刘兰芝甚至包括焦仲卿的生命结局,也烘托、渲染了刘兰芝生命不断远去的悲凉气氛。这里的“五里”是一个具体的距离单位,用来说明孔雀飞行的路程,而“徘徊”则意味着孔雀在飞行过程中不时地停下来,似乎在犹豫、思考或者留恋。
这句诗通过孔雀的飞行和徘徊,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眷恋,同时也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