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有许多著名的民间演员,他们在秦腔和皮影戏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以下是一些知名的礼泉民间演员:
王群利,生于1973年,陕西礼泉人,主工正旦兼演老旦。她荣获陕西省首届秦腔艺术节二等奖和咸阳市华商杯秦腔大赛二等奖。王群利以秦腔名家郭明霞的表演风格为楷模,虚心学习先辈的声腔和表演技巧,并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她在《铡美案》、《五典坡》、《黑叮本》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秦香莲、王宝钏、李艳妃等人物形象。
杨五,礼泉皮影戏的著名签手,早年被列为咸阳、兴平、礼泉、乾县一带四大名班之一。他的皮影社以演弦板腔出名,曾多次参加陕西省木偶、皮影会演并荣获一等奖。
王文,礼泉皮影戏的签手,多才多艺,既能演唱又能操作皮影,是礼泉皮影戏的重要传承人物。
丁凤山和 丁凤勤,礼泉皮影戏的签手,他们在皮影戏的表演和制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丁继胜和 丁俊魁,礼泉皮影戏的签手,他们在皮影戏的表演和传承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
丁怀玺和 程德恒,礼泉皮影戏的签手,他们在皮影戏的表演和制作上都有很高的技艺。
刘志俭和 冯起章,礼泉皮影戏的签手,他们在皮影戏的表演和传承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
韩士英和 桓志恒,礼泉皮影戏的签手,他们在皮影戏的表演和传承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
王天德,艺名麦选儿,祖辈四代传人。他七岁随父学艺,吹拉弹唱,艺多才广。王天德的“马线”戏堪称一绝,他不仅自己演唱还自己编脚本,演唱本有130多本,大多是自编自唱的手抄本。
张冉村的杨五,杨五皮影社以演弦板腔出名,早年被列为咸阳、兴平、礼泉、乾县一带四大名班之一。
王都村的刘延礼,刘延礼皮影社在20世纪60年代曾赴山西演出,并为来西安人民大厦的法国哑剧艺术团演出弦板腔《西游记》。
东张村的张国正,张国正皮影社于1975年代表礼泉县弦板腔皮影队参加全国木偶、皮影调演,演出《一棵苗》。
程家村的程德恒和王店村的张彦,他们都参加过省上的会演。
南寨村的梁思熔,他潜心于皮影雕刻艺术,创作设计了5800多件皮影,有3600多件远销英、法、美、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陈雪红,国家一级演员,秦腔导演,开办陈雪红剧场。她工正旦和小生,扮相俊美,功底扎实,在西北很有名气。
刘景和 刘文霞,他们在礼泉皮影戏《十劝世人(十爱财)》中有精彩的演唱。
这些演员在秦腔和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礼泉县的民间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