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演员可能面临的骗局有以下几种:
虚假承诺:
骗子会承诺能够将孩子培养成童星,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进行诈骗。例如,白某谎称能将孩子培养成童星,半年诈骗多名家长,涉案价值达30万元。
虚假剧组:
骗子会模仿正规剧组的运作模式,从项目简介到角色要求,再到签约流程,几乎无懈可击。他们甚至利用行业内的“潜规则”如试戏成功后直接开拍、用旅游签证代替工作签证等,让演员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质疑。
高额费用:
骗子在招募过程中会收取高额的会员费、培训费或其他费用,承诺提供影视剧角色等。例如,于某伪装成“制片人”,通过微信会员群诈骗钱财,9个月骗取5名家长9万余元。
异地骗局:
骗子以“国外拍戏”为名,将小演员骗到泰缅边境地区或其他偏远地方,然后进行各种形式的诈骗。例如,骗子伪装成“导演”或“经纪人”,通过演员群发布试戏信息,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演员前往异地。
心理操控:
骗子会利用各种手段对演员进行心理操控,如制造紧迫感、利用假合同、伪造导演签名等,让演员一步步陷入圈套。例如,骗子会用“剧组时间紧迫”“资方已经投资”等话术,让演员没有时间去思考和质疑。
缺乏正式合同:
许多小演员在接戏时,往往没有签正式合同,甚至连对方的真实身份都来不及核实,这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虚假宣传:
一些骗子会在街头或商业机构进行虚假宣传,自称电视台工作人员,利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进行诈骗。例如,在广州各大商圈活跃着一批拿着摄像机的“编导”,他们自称是电视台工作人员,进行小演员选拔并收取高额费用。
这些骗局不仅涉及金钱诈骗,还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信任造成严重伤害。家长和小演员应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在参与任何演艺活动前,务必核实相关机构的真实性,并签订正式的合同。